一、利用配種記錄推算產犢高峰
根據(jù)配種記錄,我們至少可以提前6個月準確的計算出具體的產犢頭數(shù)。比如,我的一個客戶準備在2月份迎接104頭犢牛的到來。這是整個牧場在2012年可以預見的最低產犢數(shù)。
同樣在這個牧場,6月的確定產犢數(shù)為接近200頭。因為使用了性控凍精,考慮到公母比例和接產成活率,在6月份預計的母犢數(shù)在108到112頭之間。這個牧場的設施和人員配備只足夠應對每周15到17頭的產犢。而現(xiàn)在能夠看到的是每周26到28頭,如何應對呢?
任何有過犢牛飼養(yǎng)經驗的人都知道“系統(tǒng)過載”這個概念。比如上述牧場,產犢數(shù)遠多于整個犢牛飼養(yǎng)系統(tǒng)的標準荷載量。根據(jù)我的經驗,在產犢高峰的第一周,犢牛依然能夠得到很好地照顧。等到從第二周開始,由于缺少人員護理新生犢牛,犢牛舍空間不足,飼喂人手不夠,巡查和治療病犢牛的人手和時間緊缺,墊料更換不及時,免疫和去角工作量大等等,人員應付不過來,就開始走過場了。
最先從產房開始,直至整個犢牛場,所有的工作都開始打折扣,直接導致需要治療的腹瀉和肺炎牛只增加。此時更多的時間從做好各項工作轉移到了治療犢牛上。死亡率上升,增重下降。
二、積極應對產犢高峰,不要蒙混過關
1.了解你的敵人通過查閱配種記錄,推算出產犢高峰或者“犢牛海嘯”到來的時間。
2.制定應對方案。在減少犢牛量和增加其他資源之間選擇一個,或者在兩者之間選擇一個恰當?shù)慕Y合點。
三、減少犢牛量
●找人代養(yǎng)多余的犢牛。我的客戶中有幾個設有自己牧場犢牛飼養(yǎng)量的臨界值。當犢牛數(shù)超過臨界值時,多余的犢牛就送到犢牛飼養(yǎng)場代養(yǎng)。
●賣掉多余的犢牛。第一種方法,可以在犢牛出生后直接賣掉多余的犢牛。第二種方法,在青年母牛產犢之前,通過查閱系譜,賣掉生產潛力低的青年牛。
四、增加其他資源
●在合適的氣候條件下,可以在室外開拓圍欄飼養(yǎng)待產母牛。我的客戶在6月份將圍產牛移入放牧場,這樣在7月份有一個很干凈的產犢環(huán)境。
●如果沒有足夠的時間采集、處理、冷藏初乳,不能保證初乳衛(wèi)生,那么使用代初乳粉是個不錯的選擇。
●在產犢高峰來臨前,對其他部門的員工進行犢牛飼喂初乳,消毒臍帶,打耳牌,飼喂常乳、水和顆粒料等培訓,一旦人手不足,可以臨時調用。
●雇傭臨時工但最好不要讓其擔任新生犢牛護理和飼喂初乳的工作。
●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地方安置多余的犢牛。我見過客戶用草料棚,車庫,甚至天氣好時,在樹蔭下設立臨時的犢牛欄。
●找到合適的獸醫(yī)簽訂合同,保證及時的疫苗免疫和去角。
●溫習所有的犢牛標準飼養(yǎng)管理流程。如果這個過程中發(fā)現(xiàn)問題,在產犢高峰到來之前對所有的員工重新進行培訓,確保產犢高峰時犢牛能夠得到應有的照顧。